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 |
播出時間
|
 |
|
民視新聞台
▪ 首播 週六21:55~22:55
▪ 重播 週一01:00~02:00 (凌晨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家裡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或菜渣、肉末等等廚餘,倒進餿水桶,由業者回收給豬吃,過去似乎是理所當然,不過,自從半年前,中國爆發非洲豬瘟之後,廚餘養豬開始被視為疫情可能的破口。農委會因此規畫,一旦台灣也發生疫情,就會立刻禁止廚餘養豬,甚至,養豬大縣雲林縣已經率先頒布禁令了。問題是,台灣每天產生的熟廚餘高達2千多公噸,要是突然禁止,這些廚餘該何去何從呢?目前環保署提出的緊急應變方案,其中最主要的做法,就是送進焚化爐,但很多縣市的焚化爐光是處理生活垃圾就已經疲於應付,再加上廚餘的話,是否會排擠現有的垃圾清運、甚至進而引發大戰呢?
|
|
2019年03月02日 |
記者:沈雅雯‧葉家君 游文章
|
|
|
|
|
「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人權」,這是普世價值;那麼,還在母體裡的胎兒也有人權嗎?這或許就是個很難回答的生命哲學議題了。根據統計,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率大約是3%,過去,一旦被產檢出重大的結構異常,大多數父母通常會選擇終止懷孕。然而,隨著醫療技術精進,許多過去不能解決的胎兒先天性異常,如今不但能透過精密的醫學診斷,在產前就知道得一清二楚,甚至能在子宮內,就對胎兒進行手術治療,讓他能繼續在母體內成長,直到足月生產。醫療技術的進步,挽救了不少先天缺損的胎兒,卻也考驗著現代的爸媽,他們到底該不該讓一個被檢測出「不完美」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呢?帶您來看一個父親的抉擇。
|
|
|
|
|
|
每年頒發的醫療奉獻獎,大家並不陌生,但今年有一位得獎者很特別,他並不是醫護人員,而是在離島金門烈嶼鄉衛生所服務45年的工友林德明。烈嶼鄉是全國醫療資源最貧乏的地方之一,衛生所的醫生流動頻繁,時有時無,問題是,當地青壯人口流失,居民大多是白髮蒼蒼的老人,非常需要醫療服務,在這樣的情況下,堅守衛生所的林德明,成了老人家們最依靠的對象,各種疑難雜症,無論醫療或非醫療相關的事情都會找他幫忙,他幾乎像是全島長輩們共同的兒子一樣。長達45年的奉獻,讓他榮獲了醫療奉獻獎的殊榮。帶您看這在離島上令人動容的故事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