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視異言堂
播出時間

民視新聞台
首播 週六22:55~23:55
重播 週一02:00~03:00
(凌晨)



單元介紹:

第一單元 誰找碴!還我乾淨的家



高雄旗山一處廣達5.8公頃、相當於近6座足球場大的農地,在2013年被發現,竟然遭非法掩埋了超過百萬噸的轉爐石,也就是煉鋼產生的爐碴,農地因此遭到重金屬嚴重汙染。到現在,已經時隔九年多,眼看距離環保局通牒的最後清除期限只剩半年,業者卻只清走了37萬噸爐碴,估計仍然有上百萬噸埋在農地裡;附近農地不時還會流出寶藍色和白色液體,土壤和地下水也依舊呈現強鹼,根本無法使用,成了居民遲遲無法結束的噩夢。而類似的問題,其實在全台各處都有,該怎麼解決呢?
2022年10月22日
記者:許敬柔曾驛翔

 


單元介紹:

第二單元 不義遺址 (上) 消失的空間證據



白色恐怖時期是對台灣影響非常巨大,卻也曾經是被隱晦的一段台灣歷史。2018年成立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,雖然在今年5月正式熄燈,但運作的這4年期間,他們曾針對戒嚴時期,被用來進行大規模軍事審判、監禁和行刑的「不義遺址」進行盤點,初步估計有上百處。這些空間,可以說是讓民眾認識白色恐怖的一塊重要拼圖, 然而,促轉會在進行田野調查時,也發現,有超過半數的不義遺址已經被拆除、改建成五星級大飯店或商場,完全看不到歷史痕跡了,而遺址審訂、調查過程也困難重重。在現今的時空環境下,這些「不義遺址」的保存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?而保存與否又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呢?
2022年10月22日
記者:唐郁荃賴冠諭

 


單元介紹:

第三單元 不義遺址 (下) 藝述白恐歷史



威權統治時期的許多不義遺址,因為經濟、政治因素、以及法制保存的不完善,以至於在軍方機構遷出後,就被匆匆轉售、改建,發生在「不義遺址」上的白色恐怖歷史,也被逐漸淡忘。但有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,為了讓下個世代,也能了解並且記得台灣的過去,他們開始以這段台灣歷史為主題進行創作,在「不義遺址」上進行展覽和演出。希望透過重建集體記憶,讓台灣社會能夠早日對這段歷史達成共識,離轉型正義更近一步。
2022年10月22日
記者:唐郁荃賴冠諭

 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與其他技術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, 請閱讀我們的的隱私權政策,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,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。